金融海嘯與策略的反思

客戶於年前訂立了未來幾年的策略,雖然遇上國內政策的改變及市場的變化,幾年來的發展尚算滿意,且亦較很多企業具前瞻性。如今遇到金融海嘯,當然亦要對未來要再作探討。

很多企業機構進行策略規劃,其結果多是基於對未來形勢的評估所制訂的。問題是:訂出來的策略是否過於迷信對未來的評估?

其實,好的策略規劃,當然是基於對未來環境的評估,但亦應該保證企業能在不利的環境下亦能渡過,所以良好的策略應能提升:

  • 對外內變化的敏銳性 - 當環境有變時,能否先知先覺。若企業只在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策略檢討中窺視環境的變化,會否已變成後知後覺。策略的制訂及推行應包括不斷地對內外環境作出監察。這樣做並不一定要加添人員或系統,而是要管理層及全體人員提升警覺性,配合合適的機制來收集及監察分析。
  • 對變化的反應能力 - 策略本身應提升企業的整體反應能力,在轉變當中能作快速的反應。要能作出反應,一是要決策靈活。若決策緩慢,則可能先機盡失。靈活性的先決條件是組織架構要精簡,層層疊疊的管理決策,是拖累企業的一大病毒。要反應能力高,二是要運作精簡,繁複的架構及程序令運作複雜,要作出改動亦因其千絲萬縷的互動關連及程序而變得困難重重。所以,精簡架構及流程有利於企業應變。三是員工的能力,過度分工細化的工作,會減低員工的可調動性,令整體靈活性下降。

反之,若策略只變成形式或對未來發展迷信的「天書」,則企業便會作繭自困。

有心不怕遲,若未到最壞的田地,還是有機會反思振作的。

賣一點廣告:我也協助大小企業機構的管理層,對目前因境構思應變的對策,有興趣的可與我聯絡

photo by pshutterbu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