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設計思維構思業務策略

近年來,IDEO 這家設計公司於企業顧問服務界的崛起,反映出過往企業過份著重分析性思維(Analytical Thinking),而忽略了創意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的問題。

雖然在管理學院及很多「大師」都不斷提出創新與創意的重要性,但不是流於概念層次,便是在創意外衣之下,仍沿用分析性的思考。

IDEO 的 Tim Brown 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文章中提到設計思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亦為設計思維作下了一個定義。

回顧過去多年協助不同的企業機構及自己的業務,我很同意 Tim Brown 的看法,亦感到將設計思維與系統思維(Systems Thinking)揉合,可以為企業籌謀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Tim Brown 所提出的定義,認為設計思維的目的是創造符合下列三大條件的設計,亦是任何業務必須考慮的要素:

1. 人性化(顧客、員工、社會等)的需求(desirability)

2. 業務的獨立生存能力(viability)

3. 技術上可實現(feasibility)

看上去是很基本的條件,但我個人的觀察,很多時候管理人,尤其是創業者,當在沉醉於自己的業務概念時,便會忽略了其他。例如:

你有一個自己認為很好的產品概念,技術上也可行,但是否合乎你的目標顧客群的需要或使用習慣?

產品是否業務上可行,能自行在市場上生存?

現時很多「社會企業」,便是缺乏了對業務生存能力的考慮,淪為靠政府或團體資助才能存活的業務個體,跟社會福利服務沒多大分別。如此,便失去了社會企業中「企業」的真正意義。

就以小弟於已結束了的一個網上業務為例。

業務構思是:在自己不幸突然離世的情況下,給自己的親朋發個已存好的信息。(構思來自911事件)

這個業務的經驗是:

  • 在構思階段,大多數親朋友好都認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服務。但是,這是否合乎人性需求(desirable)?答案:這是一個有價值但不合心的服務。
  • 在技術方面,在目前的科技下,仍沒有一個能令網上系統自動知悉某人離世的方法。於是,當時我們選用了一個可行,但有機會因用戶不小心而錯發信息的方案。結果:技術未能實現服務概念。
  • 上述兩項不合格,自然業務的生存力不足。

上述三點考慮之外,我認為在企業發展/策略的層面,應再加上一條:

4. 適應環境的能力(adaptability)

符合此四項條件,才算是好的企業/策略設計。當然,如何能訂出個設計,便要有合用的過程及方法了。(IDEO 的創意過程及 Ackoff 的 Idealized Design 可作參考,容後再談)

你的企業機構現時的設計或策略,又是否能滿足以上條件呢?

graphics credit: Tim Brown

在〈應用設計思維構思業務策略〉中有 2 則留言

  1. 「Boaloxiamak」的個人頭像

    Hi, Congratulations to the site owner for this marvelous work you’ve done. It has lots of useful and interesting data.

  2. 「olabag」的個人頭像

    Bravo, very good ide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